常识资讯

资讯|湖南师大乡研院研究生第二十四期读书报告会举行

2024-05-28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5月24日下午,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研究生第二十四期读书报告会在里仁楼举行,研究院院长陈文胜教授、陆福兴教授、胡扬名教授、瞿理铜副教授、谢宗藩老师和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汇报会。研究生们逐一汇报了读书情况,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分享了对所读书籍的理解与思考。

  硕士研究生于沛鑫研读了《中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分别阐述作者提出的两个视角,进一步探析两个视角下的四个实现形式,即以土地资源保护利用为核心,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型、生产服务型和存量盘活型等实现形式;以生态资源保护利用为核心,探索资源开发型和混合经营型等实现形式;以经营性固定资产经营管理为核心,探索物业经营型和异地置业型等实现形式;以经营性流动资产经营管理为核心,探索资产开发型和资本运营型等实现形式,以期推动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多途径多类别的蓬勃发展。

  硕士研究生文雅芳对《湖南新农村建设100例》中2006年-2015年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概述与总结。汇报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这十年间湖南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探索,体现在“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这四个主题上。第二部分阐述了主要成效,包括示范效应明显体现、基础产业明显提升、农村民生明显改善、基础设施明显加强、农村社会明显和谐。第三部分进行了经验总结,包括注重规划的导向性、内涵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农民的主体性、资源的整合性。

  硕士研究生方晴主要从三个部分进行阐述《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书,一是大革命如何发生,从社会的重大变迁、多重自由的存在、文学政治的弊端说明大革命发生的前提条件,二是论述大革命的中央集权是旧制度的产物,高度的中央集权制和巴黎的至高无上地位是法国多次革命的主要条件之一,最后阐述了从这本书中得到的几点启示,以自由追求克制平等冲动,以法治精神引导民主进程

  硕士研究生孙建红以“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内涵”为主题展开汇报,在明确生态文明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重要意义,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硕士研究生康霜研读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围绕巩固网络意识形态领导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展开分享,认为新时代农村要积极占领意识形态高地、要坚持党管媒体原则、要努力在网络时代建设文化强国。

  硕士研究生谭明明研读了《民主的细节》,并从权力制衡篇、公民社会篇、福利-平等篇、法治-自由篇以及人物篇各选取一个代表性的故事进行展示,以从一个个故事情节中去探索和体会美国的民主的现实含义,从而对民主二字有了更加具象的了解。

  硕士研究生张源读了杜赞奇的《文化、权力与国家》,对书中提到的国家政权内卷化、权力的文化网络、营利型经济、保护型经济等中心观点进行了提炼与解释,通过对20世纪末的华北农村的研究,作者发现国家政权与文化网络的关系,并指出国家政权不能将其意志强加于所有的文化网络的架构之上。

  硕士研究生吴意对曹锦清的《黄河边的中国》进行了深入的研读。通过对该书的研究,吴意阐释了土地承包制下的中国小农问题以及地方政府与农民的关系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时乡村治理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当时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

  在教师点评环节,五位老师对学生的读书报告一一进行了点评,肯定了同学们在读书方面取得的进步,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谢宗藩老师提出,读书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立场,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要学会从书中内容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另外,读万卷书要与行万里路相结合,要扎根实践,从实地调研中去切身体会书中内容。

  瞿理铜老师认为,读书和研究是分不开的,要将读书与毕业论文的写作方向相结合,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去读书。

  陆福兴老师点评道,读书不是翻完就行,不能泛泛而读,要有所收获,学会用关键词概括书中内容,从而在回顾和运用时可以做到信手拈来、言之有物。

  胡扬名老师指出,读书有三个指向:一是要读经典名著,但要尊重书中说法和观点,不能歪曲书中事实,以免犯了常识性错误;二是要学会思考,读书不仅是要学习作者的观点,还要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感悟,以此才能做到从书本中来、到实践中去;三是要有目的性地读书,在研一研二阶段,可以广泛阅读一些与专业相关的经典书籍,以增强对所学专业的了解,在研三阶段,读书要为毕业论文服务,学习如何表达与写作等工作。

  随后,陈文胜老师对此次读书汇报进行了总结,他肯定了研究生们在每次的读书汇报中都有所进步和成长,但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陈院长补充道,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希望研究生们能做到以下三点:第一,把握关键词。阅读一本书,一定要找出书中的关键词,所谓关键词就是作者在书中反复提及或者体现作者创新性的想法的词语,例如,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提到的“差序格局”“团体格局”“乡土本色”“文字下乡”“熟人社会”“礼俗社会”“法理社会”等,就是作者关于社会关系的一种新的思考和表达。第二,把握理论框架。在读书时,要学习经典著作是如何建构理论框架,分析问题,提出判断。第三,把握核心观点。要对经典著作的基本立场和核心观点了然于心,作为自己研究的文献积累。“生活的需要是最好的老师”,在研究生阶段至少要精读10本经典名著才称得上是一位合格的研究生,但不带着目的、任务去读书,面对晦涩难懂的内容,很容易打击初学者的兴致和热情,因而,就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有需要地去阅读一些书籍,这才有利于形成长久的阅读习惯。(谭明明)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