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资讯

肠道“流行病”多重暴发!这些检验常识务必了解

2024-05-3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随着天气转暖,每到初夏来临,各地医院的腹泻病门诊就相继开启,各种临床症状和不同原因(如食源性)的腹泻病人也慢慢的多了起来。腹泻病门诊一般为病人开具粪便常规+霍乱快诊的检查化验单,同时国家花费人力物力免费为就诊患者提供食源性检测。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腹泻呢?腹泻病因种类很多,在此有必要科普一下有关腹泻病的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对大家有所帮助。

  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日习惯的频率,每天3次,粪质稀薄,水分增加(85%),或含未消化的食物、脓血或粘液,常伴有排便紧迫感、肛门不适、失禁等症状。

  一般在2-3个星期内。病因绝大部分以感染性病因为主,比如进食不卫生的食物;或者广谱抗生素使用过多以后,肠道菌群失调,而产生近期内腹泻。表现为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如果是细菌性痢疾的腹泻,会有脓血便甚至发烧、恶心、呕吐的症状。

  一般是指超过4个星期的腹泻[1],一般又分为感染和非感染两种情况。感染的情况一般在急性期治疗过了。而非感染性腹泻、功能性腹泻、肠易激综合症、炎症性肠病(其中又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特殊的肠结核类疾病,结肠多发肉)病人也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是一种慢性腹泻。结肠肿瘤也会有近期性的腹泻,如2-3个月大便次数发生变化,却没有及时就诊,就演变成慢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是由细菌、病毒、真菌及寄生虫感染引起肠道炎症所致的腹泻。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称为狭义上的的感染性腹泻,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丙类传染病。

  霍乱弧菌、沙门氏菌、志贺菌、肠致泄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弧菌、空肠弯曲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艰难梭菌。

  包括隐孢子菌、蓝氏贾第鞭毛虫、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者较少,这里不再讲述)。

  霍乱是甲类传染病,是由霍乱弧菌感染机体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霍乱常发生于生活在霍乱流行区、5日内到过流行区、发病前5天内有饮用生水或进食海(水)产品或其他不洁食物和饮料等饮食史或与霍乱患者或带菌者有密切接触史或共同暴露史的人群。

  有以上情况的临床患者,可取无污染粪便样本2-3克送检,首先进行粪便外观性状的检测,然后进行显微镜涂片检查和01群、0139群霍乱弧菌快诊检测。

  观察是否有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及其数量,是否有酵母样真菌大量繁殖,是否有真菌丝和假菌丝、细菌动力特征(用暗视野显微镜观察)等,如实报告。

  各地严格按照行业标准购买试剂盒,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如遇快诊阳性标本,复查三次后报告阳性,加做增菌培养,同时报告院感和疾控中心,隔离病人,最终等待上级疾控中心的反馈结果,培养结果为金标准。

  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s)是各种致病因子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引起的一类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食源性腹泻是肠道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也是全球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过去是导致一般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特别是老年人、儿童人群及免疫功能低下者[2]。

  培养检测粪便等肠道标本取决于标本的采集方法、临床指征、当地流行病学情况,以上信息要求临床医生或HIS系统及时提供给实验室,实验室依据临床信息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方法。

  目前,在医院住院72小时、使用抗生素治疗的病人有可能感染艰难梭菌。艰难梭菌是一种专性厌氧、革兰氏阳性芽孢杆菌,是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最为重要的感染性病原菌。艰难梭菌本身并不致病,主要通过分泌肠毒素A及细胞毒素B致病,引起肠道粘膜损伤和液体分泌,引起炎性反应,进而使肠粘膜细胞变性、凋亡甚至坏死和脱落。

  年龄65岁、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机体存在免疫抑制、住院时间长、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等。

  当患者出现中至重度腹泻或肠梗阻,并满足以下任一条件:1. 粪便检测CD毒素阳性或产毒素艰难梭菌结果阳性、2. 内镜下或组织病理检查显示伪膜性肠炎。

  近几年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数据和各省市检测报告结果显示,病毒性腹泻相关检测的阳性率远高于细菌,病毒性腹泻一般占感染性腹泻的60%-95%[3]。引起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有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杯状病毒与星状病毒等。

  这些病原体中,轮状病毒占绝大多数。A组轮状病毒感染通常导致儿童出现腹泻,临床中常见婴幼儿出现剧烈腹泻;B组轮状病毒感染通常会造成成年人的严重腹泻。诺如病毒是一类属于人类杯状病毒的病毒,通常在学校、医院和养老院等集体单位引起暴发。我国开展急性腹泻病例监测,发现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是病毒性腹泻的最主要病原体,5岁年龄组以A组轮状病毒感染为主,而≥5岁人群则以诺如病毒感染为主[4]。我院通过统计发现也是轮状病毒阳性占多数。

  从抗原性差异出发,将轮状病毒划分成A-G7组。人感染最常见的轮状病毒属于A组(RVA)是当前疫苗接种计划的目标;B组也称为成人腹泻轮状病毒(ADRV),可导致成人严重腹泻;C组轮状病毒主要感染4-7岁的儿童,以散发为主,具有自限性;而D、E、G组轮状病毒只感染禽类[5]。

  目前,国内上市的轮状病毒疫苗有2种: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和口服五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其中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主要用于预防婴幼儿A群(G1)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口服五价重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主要用于预防血清型A群(G1、G2、G3、G4、G9)导致的婴幼儿轮状病毒肠胃炎,产生一年的保护力。因此,提倡3岁以下儿童最好每年进行一次免疫,能达到更好的免疫效果。

  诺如病毒作为病毒性腹泻中排名第二的病原体,近十年在病毒性腹泻中的比例越来越高,由于缺乏体外细胞培养系统和体内动物模型,所以至今没有用于预防诺如病毒的疫苗。

  随着轮状病毒疫苗的广泛使用,诺如病毒已成为急性肠胃炎就诊的主要原因。诺如病毒的潜伏期相对较短,通常12-48h。由于诺如病毒在进化过程中产生频繁的基因重组和抗原变异,因此不断产生新的基因型别,经常导致诺如病毒的大规模暴发和流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疫苗研制出来,需要对症治疗、加生管理。

  肠道腺病毒40型(Ad40)和41型(Ad41)被证实会导致急性严重腹泻,通常需要住院治疗。肠腺病毒性胃肠炎主要侵犯婴儿和青少年,免疫力低下者和儿童患病风险更高[6]。肠道腺病毒的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7],夏季和秋季略多,可呈现暴发。

  俗话说,病从口入,无论什么时候,大家都要吃煮熟的食物、喝煮开的水,生熟分开,加强手卫生的管理,坚持用流动的水洗手,对我们预防腹泻疾病至关重要。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