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资讯

评展·资讯|传统工艺与当下生活的渐远不仅在“大漆司器”

2024-08-0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编者按】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评展栏目,以亲身的观展体验和独立的视角,评点近期热展。此次评点的展览有上海徐汇艺术馆的“大漆司器”,展览既是对传统大漆工艺的回望,也是开始了创新的探索;北京三场摄影师肖全的展览展示其过去、转折和现在,但不可磨灭的肖全依旧停留在80年代;威尼斯双年展酒神之馆,女性的角度去探索“与欢愉”。

  点评:中国古老手工艺后继乏人,在坚守手艺的基础上适当创新成为了一种选择,但这种创新成功与否尚待时间检验,但如何在美术馆中办手工艺展或可成为一个研究课题。

  大漆是中国一项古老的手工艺,在战国时代便作为日常用品,西汉到达鼎盛且造型多样成为了生活的必须品。然而,如今漆器与其他传统工艺一样,进入了衰落期,且中国人的日常所用几乎为瓷器或者玻璃器,在西方学界更有瓷器(china)在中国、漆器(japan)在日本的主流认知。

  的确,长久以来,公众对漆器的印象还停留在博物馆的历史陈列,并惊叹于古代工匠的工艺和巧思。然而,正在徐汇艺术馆举行的“大漆司器”则将源于生活的漆器,拉回当代生活。这也是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和“木川涧”漆艺空间的手工艺人正在进行的探索。

  走进徐汇艺术馆,除中庭地面连接墙面展示了一组以鱼为创意灵感的作品外,其他的漆器作品大多规矩地陈列,一楼展厅有两处陈列个人收藏的古代中国漆器作品和日本的莳绘工艺的漆盒,尽管物件不多,但依稀可以辨认出大漆工艺发展的面貌,也让人想到了《阴翳礼赞》中有关漆器的描述,在古老烛台的朦胧微光中展现幽深、厚重的漆器光泽。

  所以,如何将传统大漆工艺合适在日光或灯光中欣赏,并使得现代人愿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的项军和“木川涧”漆艺空间试图将传统的工艺,融入当代的审美趣味,研发新的漆器样式。然而,因为漆器的制作工艺复杂,一件作品的完成需耗时数月,且其中所产生的经济价值远不如预期,加之对公众对漆艺的不理解,这使得大漆工艺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境。这种窘境也呈现在展陈中,尽管主办方花费了心思,但最终呈现却并不尽如人意,这也给工艺美术如何在美术馆中展示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文/小松)

  展览信息:官舍(北京市亮马桥官舍南区);2017年4月19日-6月20日;免费

  点评:摄影师肖全近期在北京的三个展览,可以归结为过去、现在加上中间的一个关键性转折。但其中最被人津津乐道的依旧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那个肖全,因为其中包含着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代表过去的是民生现代美术馆的“我们这一代”,这是肖全的回顾展,里面展出了三百多张肖全拍摄的照片,涉及八九十年代的日常生活、关键政治事件(逝世、阅兵等)以及最为瞩目的文化、艺术和影视界名人肖像若干。大部分观众都是冲着肖全《我们这一代》里的肖像照去的,北岛、顾城、郭路生、张艺谋、田壮壮、陈凯歌、窦唯、崔健、唐朝乐队、三毛、姜文,还有那张最著名的易知难。能近距离看到大幅肖像还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和照片一起展出的,还有一些肖全的私人收藏,他早年间用的相机,他和马克吕布的通信,他的拍摄对象送给他的书、画册或者信件。这些物件和展厅里的照片一样珍贵,都是八十年代不可磨灭的记忆。而肖全最为难得的一点,是他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里的持续在场,他见证了一代文化偶像的成长。

  相比之下,代表着现在的今日美术馆的“肖全肖像”就逊色了不少。虽然有堪称国内最高的今日美术馆1号展厅、玄而又玄的“高维度投影源”理解以及肖全的佛教理论加持,这个展览展示的肖全近几年在不同城市拍摄的以及和联合国合作拍摄的素人肖像似乎无法超越《我们这一代》。也许肖全自己也十分清楚这点,于是转而助于一些高深的理论,给这些肖像增添点神秘色彩。这个展览比较有趣的一点是互动环节。肖全把自己的照相馆开到了展厅里,观众可以在网上申请预约,如果被选中,则可以得到一张肖全拍摄的照片。

  解释关键性转折的展览则在官舍。这里有一些罕见的风景照和彩色照片。记录的是肖全到各地旅游遇见的人和事。从观看体验来说,离开了八十年代光环和人物面部特写帮助的肖全,拍的照片挺一般的。在他的诸多旅行照片中,只看到一张能让人一下就记住的照片。画面上有一座陡峭的山峰,斜插在画面里。山峰前面有一棵树的枝杈,干枯的剪影映在苍白的山石上。画面偏右的天空中,有半个小小的月亮。能感觉到曝光刚刚好,即看得清前景中丛生的枝杈和后面山石的纹理,又没有损失月亮和轮廓。有几分安塞尔·亚当斯拍的优胜美地的味道。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作品。这个展览的意义可能在于,在其他两个展览中,肖全永远是照相机背后的那个人,永远躲在镜头后面,把镜头对准别人。而在这个展览中,观众能够更加了解肖全,了解他旅途中的逸闻趣事,了解他在尼泊尔的佛教修行之旅。(文/师爷)

  点评:女性的角度去探索“与欢愉”,女性身体一贯是艺术史的主题,如今,它不再是通过欲望的凝视,而是自其本身或边缘发出的表述。

  威尼斯双年展的第七个篇章,酒神之馆,体现的是“与欢愉”。不同于以往的是,这一次,展览更多是从女性的角度去探索这个话题。

  这个篇章(主要)通过女性艺术家的素描、服装设计、绘画、雕塑、摄影,重新塑造女性身体的意义。女性身体一贯是艺术史的主题,不过而今,它不再是通过欲望的凝视,而是自其本身或边缘发出的表述。

  从女性日常生活中诗意的普通物品,女性个体与传统关系的对话,不同国家、文化、习俗背景下,女性的自我探索。直至法国艺术家Pauline Curnier Jardin的影像作品把“酒神之馆”带入高潮。观众需要通过暗红的手掌进入一个深邃的兼具巴洛克和原始风格的洞穴影院,在这个宛如子宫一般的空间,两部B级片风格的电影循环播放。这件作品同样让人联想到1866年库尔贝那件臭名昭著的《生命的起源》,女性受到礼赞,也受到工具化的理解,作为一种蕴含着智慧与生命的自然宫殿。而后的展览中爱欲又转换为一种优雅的流淌。

  欲望与身体的言说,是女性主义比较基本的一个命题。从这个角度来说,“酒神之馆”篇章可能是整个展览最具有政治性的区域。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主题为“艺术万岁”,总策展人克里斯汀·马塞尔旨在庆祝艺术本身和艺术家个体的创造力,相对弱化了社会和政治化的主题。不过,反对宏大叙事的结构体系,关注细微末节的人性光辉,同样属于女性主义对于现实世界的反思。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整个主题展也是策展人身份的体现。(文/树)

  本次展览展出了从十八世纪至今的丹麦设计,包括了被誉为“丹麦设计黄金时代”的1950年至1960时期的重要设计作品。展品涉及领域广泛,从开辟现代生活方式的“天鹅椅”、引导个人消费的“DOO WOP照明灯”、前卫摩登的“BEOMASTER 1900收音机”,再到糅合艺术与商业的“金字塔餐具”等。

  金石书画家童衍方首次率弟子徐之麾、唐存才、袁慧敏、王曦、蓝银一坤、石双樑、李惠明、孙俪等,以金石文化为主题的书画作品展,展出的作品除书画篆刻外,还有三代古陶、汉晋砖瓦、石刻造像、砂壶全形等拓本题跋作品,可谓琳琅满目、古意盎然。展览中另有童衍方的老师来楚生、唐云等数位先生的作品,藉此以缅怀前贤。颇有意思的是,影星孙俪去年向童衍方学习书法后,这也是她的作品第一次公开展出。

  常青作品既有西洋化的天光日影,也有国族的传统迹痕,与常识时有错位,更是被剥开的、变本加厉的常识……抑或是挑战自我常识的底线,常青要抓住常识中的惊异感,共人醒悟,让常识重返它赤裸的原初:生生不息、不屈不挠。常青的见识给我们带来一种不同的常识,人物、风物,图像、景观,被变动、更改、牵引的世界,被资本市场裹挟的文明,被近乎暴力劫掠的文化,被历史修饰的假面,虚幻的美学,在常青放纵自如的尝试中,产生出戳穿真相的淋漓快感。(文/李晓峰)

  “江南如画—中国油画作品展”是油画界重要的学术品牌,此次展览从全国公开征集作品中选出评选出163件入选作品。其中包括10件颜文樑艺术奖获奖作品和20件颜文樑优秀奖获奖作品。此外,特邀詹建俊、靳尚谊、许江、全山石、钟涵、闻立鹏、张祖英、闫振铎、罗中立、韦尔申、杨飞云、郭润文、范迪安等30余位国内知名油画大家的作品参加展览。

  余秋雨的行书秉承二王、米芾、赵孟頫,草书秉承怀素,二十几年来,他受邀为全国各地重修古迹立碑时题写志纪,即写碑文又写书法,完成了《炎帝之碑》《法门寺碑》《采石矶碑》《大圣塔碑》等大碑,展览将呈现这些大碑的拓本。此外,余秋雨又以散文家的文笔,把《逍遥游》《离骚》等古代经典翻译成了便于朗诵的现代文,此次展览将他对经典的书写和翻译一并展出。

  饶宗颐教授是植根于香港的著名学者,他对敦煌经卷和艺术都有深入研究,他主张“学艺双携”,不但在敦煌学的范畴有卓越的成就,更藉艺术创作发扬和推广敦煌文化,在推动敦煌学研究及文化保育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此次展览展出饶教授敦煌学的著作及书画艺术作品,重点展品包括《大慈念一切 慧光照十方》、《散花飞天》及《佛手献花》等。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