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威新闻中心

专辑 新时代银行理财做好普惠金融的思考

2024-04-16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普惠金融意味着包容性增长,提倡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兼顾社会公平。银行理财作为中国资产管理市场的主力,是连接资金和资产市场的核心纽带,践行普惠金融具有天然优势。自诞生以来,银行理财公司主动适应市场形势和普惠金融需求变化,拓展普惠金融辐射的广度和深度。未来,在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合规文化的保障下,银行理财公司应加快数字技术转化和应用,探索形成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和风险可控制的商业模式,促进金融与社会经济之间的良性互动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多次就共同富裕作出重要论述。2021年8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银行理财作为中国资产管理市场的主力,是连接资金和资产市场的核心纽带,肩负扩大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职责,同时承担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责任。理财公司1自诞生以来,主动适应市场形势和普惠金融需求变化,拓展普惠金融辐射的广度和深度,推动金融与经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包容性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普惠金融的概念最早由联合国于2005年提出。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随着普惠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从主要关注小额信贷扩展到提供支付、汇款、存款、贷款、保险、理财等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服务。经济发展阶段不同,普惠金融内涵也在深刻变化。在新时代,应逐步认识到普惠金融不仅是一项扶贫工具,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宏观政策效果也有重要意义。

  普惠金融与金融排斥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概念:金融排斥是特定群体不能或难以获得金融服务和产品的社会现象;普惠金融着力消除金融排斥现象。金融排斥主要体现在排斥主体、排斥内容、排斥原因等三个方面。近年来,随着金融业和科技水平的发展,上述三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在诸如获取金融资源的资格、金融产品价格等方面仍存在排斥。普惠金融意味着包容性增长,提倡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兼顾社会公平,关注经济发展质量,强调全体成员共享经济社会进步红利。相对于单一强调经济体量和增长速度,包容性增长注重机会平等,关注,力求缩小居民收入差距,让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推动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2005年联合国在推广国际小额信贷年时提出“普惠金融”概念。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普遍重视金融监管体系改革,调整金融结构,强调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普惠金融概念得到广泛关注和大力推广。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2016年1月,国务院正式颁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普惠金融被列入国家发展战略。2022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2023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3年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更是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将普惠金融列为未来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我国,普惠金融的内涵由最初的扶贫金融扩展到微型金融,又发展为当前包容性、全方位、广宽度、深内涵的金融服务2,现代普惠金融的概念应运而生。在实现方式上,我国普惠金融注重在金融机构商业可持续、消费者成本可负担的前提下,通过政策扶持、市场竞争和金融创新,使中小微企业、欠发达地区、逐步获得适当金融产品和服务。普惠的意义在于金融服务无障碍到达每一位需求者,着力解决金融服务有没有、行不行、贵不贵、好不好等一系列问题。

  具体来看,我国普惠金融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服务对象具有多样性。普惠金融最重要的特征是服务对象更为广泛,中低收入阶层、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贫困和偏远地区人群等均包含在内,以最大程度解决金融主体排斥问题。而我国人口规模大、经济结构多元,决定了普惠金融需求具有多样性。二是金融服务和产品多样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小微企业和人民群众需求更加多元,单一服务已无法满足需要。因此要从综合金融视角统筹发力,构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推动普惠理财的财产性收入与居民劳动所得的工资性收入共同增长,实现财富保值增值。三是过程具有多样化和简易性。前面两个特征决定了普惠金融具有总体客户量大、单笔业务规模小的特点,有明显的群聚效应。过去大一统的金融理论和实践难以适应新要求,以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方法快速触达客户是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核心。

  我国理财业作为连接实体经济和居民的核心桥梁,在践行普惠金融过程中有着独特优势,是服务普惠金融的重要力量。银行理财公司自成立以来,一方面坚持人民至上,围绕普惠金融本质属性,不断深化内涵、拓展外延,履行受托责任,实现居民财富保值增值,创造客户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投资活动,向实体经济配置资金,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创造社会价值。最终助力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我国银行理财公司脱胎于商业银行,某种程度上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供给和新业态。理财业有着与生俱来的普惠性,从起步阶段就坚持“普惠财富、服务大众”的企业文化。

  当前,我国金融体系依旧由银行主导,银行业不仅拥有渠道优势,还拥有庞大的客户群和强大的产品辐射能力。银行理财公司占据了理财市场的主体地位。《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以下简称“2023年理财报告”)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持有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数量达1.14亿个,同比增长17.84%;服务数量仍保持快速增长,其中个人投资者数量为1.13亿个,占比98.82%;从实现收益情况看,2023年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6981亿元。从居民投资情况来看,我国居民个人投资资产中近60%是银行存款和银行理财产品。同时,银行还可以代销公募基金及其他理财公司产品。因此,银行理财已经成为普惠金融的重要“入口”。

  银行理财所坚持的普惠财富、服务大众的内在基因与普惠金融理念,与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念具有高度一致性。立足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银行理财“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的组合优势明显,通过创新型普惠金融服务降低交易门槛,纳入大量被排斥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的低收入群体,通过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手段,更加有效地触达物理网点和人工服务难以覆盖的人群,实现多层次、多需求、多领域的“人的共同发展”。如自《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实施以来,光大理财将发行的多数理财产品起投金额从1万元降至1元,并发行了业内首只1分钱起售的理财产品——阳光碧乐活1号,让更多投资者有机会进入银行理财市场,分享时代发展的红利。

  银行理财公司等资管机构在直接融资体系中占据中枢地位,是连接资金财富端与实体经济端的核心主体。从支撑经济可持续、包容性增长的角度看,形成风险收益共担、资源高效配置、惠及各个主体和领域的直接融资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资金的顺畅融通需要各类资金通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高效运转有效配置到实体经济之中。银行理财公司作为资管行业的主力军,与企业客户、实体经济有较深的连接,具有普惠型融资体系的天然优势。

  从理财公司业务情况看,其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充分发挥资金优化配置功能,通过多种途径实现资金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对接。银行理财早期做非标产品,更接近资管投行属性,与企业端的客户和实体经济深度联系。比如光大理财提出企业端的“三全”服务概念,即全资产负债表、全生命周期、全资管产品类,围绕企业的全资产负债表,在资产、负债、权益端提供服务,服务覆盖企业出生、成长、成熟、转型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产品涵盖债券、可转债、股票、非标、另类等全资产类别。从全行业来看,银行理财已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子行业。2023年理财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银行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股权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19万亿元,投向“一带一路”、区域发展、扶贫纾困等专项债券规模超1100亿元,为中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超3.8万亿元。3

  银行理财公司脱胎于银行体系,依托银行体系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撑,孕育了优秀的合规文化,内控合规体系机制完善,有力保障了普惠金融业务的规范、高效、可持续运行。

  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资源交易运行的“道路桥梁”,在金融市场运行中居于枢纽地位,是金融市场稳健高效运行的基础性保障。银行理财行业目前建立了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作为金融监管总局指定的银行理财产品信息集中登记机构,在规范理财市场运作、支持理财业务监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已经建设了理财信息登记大数据库、个人养老金理财行业平台、中国理财网信息披露平台、理财产品中央数据交换平台等行业基础设施,保障理财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银行理财公司始终坚守合规底线,助力普惠金融行稳致远。对合规风险的零容忍是银行理财公司经营红线,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有助于理财子公司及时发现和应对内外部风险,保障产品净值的整体稳定,增强投资者信心。

  过去十余年,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普惠金融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都有显著提升。展望未来,银行理财以其与生俱来的普惠性、连接实体与金融的特殊性,在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合规文化的保障下,加快数字技术转化和应用,探索形成成本可负担、商业可持续和风险可控制的商业模式,从而使金融资源健康、均衡、精准地配置到民生项目和长尾普惠客群。

  当前金融供给的总量已较为充足,但供需之间的有效匹配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普惠金融是对需求主体的包容性金融,因此供给端应不断适应需求端的变化。

  理财公司应继续坚持人民至上,持续做好客户陪伴和服务,丰富产品和服务类型,形成多样性、差异化、高效率的普惠金融供给体系,不仅服务老百姓的财富增长,也服务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一方面,提供更优质的选择。进一步加强理财业务的开放性、平台性,将货架打造成财富管理平台,吸纳更多的理财产品来充实产品货架。如光大理财有七大一级产品体系(红橙金碧青蓝紫)和边界清晰的二级产品体系(添利、增利、丰利、创利等),努力为投资者提供更简单明了的理财产品选择。另一方面,提供更便捷的服务。进一步探索更多类型、更能满足投资者实际配置需求的一揽子综合产品服务,惠及客户多方面生活;致力于实现“身边的服务”,将金融服务输出与赋能到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文化娱乐等日常活动中。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银行理财公司须立足自身优势,围绕普惠金融本质,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向实体经济滴灌更多普惠金融“活水”,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固定收益投资作为理财公司等资管机构的基本盘,投资品种涵盖城投债、产业债等多种债券。为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理财公司不断挖掘优质资产,拓展投资边界,积极发展广义产业类业务,不断增加基础设施、高科技、新能源和消费板块领域的投资,加大乡村振兴、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积极创新落地方式,发展供应链金融ABS业务,畅通上下游企业循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创新股票直投业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随着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边界变得愈发模糊,客户需要资管与财管融合的一整套产品+服务。理财公司应将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作为发展普惠金融的核心要义,变革过去单向且不连续的简单代销模式,形成双向、连续、陪伴客户全生命周期的财富管理模式,加强投资者陪伴与教育。在传统以标准资产投资和产品销售为主的价值链基础上,进一步向客户端和资产端两个方向拓展,结合客户的资产规模、风险偏好、风险评估等级等多方面内容来匹配相适应的资产配置规划,真正帮助客户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有效控制客户投资的风险,助力实现居民的共同富裕,进而推动普惠金融实现高效、稳健、可持续发展。

  在新形势下,普惠金融需求端持续变革和升级,供给体系不断优化与完善,供给策略和路径也需要持续更迭。银行理财公司诞生于数字化时代,未来应从战略、业务模式、科技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强化数字化转型,探索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疏通金融资源的传导机制,将金融服务低成本、高效率、无障碍地送达每一个需求者,不断拓展提升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促进金融和社会经济的良性互动、健康发展。

  1.我国理财公司以银行设立的银行理财公司为主,也有少量境外资管集团牵头设立的合资理财公司等其他类型。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