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威新闻中心

以投资者为中心 创造可持续价值回报

2024-05-05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随着金融强国战略的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业内共识。作为居民财富管理的主要金融机构之一,理财公司成立已5年时间,管理资产规模近27万亿元,成为资管行业的一支新生力量。然而,在资管新规之后,理财公司凭借持续创新打造差异化优势,在投研能力、风险控制等方面不断提升,从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2004年光大银行阳光理财发行的首只人民币理财产品正式问世,率先开启了居民财富管理新纪元。20年后,光大理财传承阳光理财品牌,坚持以投资者为中心,创造可持续价值回报,得到了市场和客户的高度认可。截至2023年年末,光大理财的管理资产规模突破了1.3万亿元,在行业中实现了进阶。在普益标准公布的银行理财收益能力排行榜中,从2022年至今,光大理财收益能力也一直稳居前三。光大理财是如何在市场的风云变幻中把握机遇实现突破的呢?《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光大理财董事长任锋。

  《中国经营报》:银行理财规模从2019年23.4万亿元冲高至2021年29万亿元后连续两年回落,2023年年末为26.8万亿元。光大理财怎么看规模上的变化?

  任锋:我们自己观察到,从2018年资管新规推出之后至2022年10月,信用债市场处于牛市之中,收益率的下行给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营造了适宜的外部环境,银行理财市场规模不断提升。直到2022年年末,随着政策的调整,市场大幅扭转了对房地产及经济基本面的预期,债市收益率快速上行进而导致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剧烈波动,并引发了投资者大量赎回,形成整个行业理财规模的波动。

  从某种意义上,2022年年末的理财“赎回潮”阵痛是资管新规后,行业净值化转型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一堂课。资管新规之后,理财新产品风险收益特征虽然普遍低于公募基金,但是本质上与公募基金产品一样具有波动性,也就是说投资者对于投资风险的认知和产品实际的风险收益特征之间存在偏差,也提示整个银行理财行业需要不断提升投研能力,采取多元化、分散化的投资策略,快速补齐应对波动的能力;同时需要加大投资教育力度,引导广大投资者逐渐适应理财产品的波动属性,准确认知自身的风险偏好,做好流动性安排。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居民财富由不动产向低风险理财产品转移的趋势较为清晰,是资管行业的长坡厚雪来源,银行理财将成为重要的承载工具之一。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理财行业稳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银行理财也将会保持稳步增长。

  《中国经营报》:光大理财2023年管理产品规模实现了稳定增长,能否谈一下渠道建设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怎么看待银行行外销售渠道建设和自建渠道?

  任锋:渠道的良性互动有助于银行理财行业的市场化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客户需求的多样化,单一的母行销售渠道已不足以覆盖更广泛的市场和客户群体,根据银行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的数据,2023年,已开业的31家理财公司中,只有3家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仅由母行代销,其他理财公司的理财产品均上线了非母行渠道,且理财公司合作代销机构数量逐步上升。因此,银行理财公司需要与其他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通过银行代销机构来扩大自己的服务半径,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便捷、温暖的财富管理服务,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

  目前,光大理财的产品在非母行渠道的代销规模已超过5300多亿元,渠道覆盖超26家银行机构。在代销渠道的合作上,我们坚持选择好的代销渠道,深耕细作,不一味求多,严格落实投资者适当性要求,另一方面,自建渠道也是银行理财公司不容忽视的发展方向。尽管自建渠道可能会面临较高的初期投入和运营成本,但它能提供更为直接和个性化的客户服务体验,有助于塑造品牌形象和提升客户忠诚度。此外,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进步,自建渠道还能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和智能的投资建议和服务。

  总而言之,行外销售渠道建设有助于其业务的横向扩展,而自建渠道则有利于深化客户关系,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银行理财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服务广大投资者。

  《中国经营报》:银行理财的客户风险偏好目前比较低。怎么看待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对于目前风险偏好,银行理财公司产品上会有哪些调整?

  任锋:在光大理财看来,银行理财客户的风险偏好间接反映出客户对于银行理财产品期待。老百姓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希望风格稳健一些、波动小一些,这都是朴素的财富管理要求。银行理财公司有责任、有义务通过专业的理财服务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因此,当前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以稳健风格居多,这也是银行理财公司擅长的投资领域。

  光大理财“七彩阳光净值型产品系列”有着丰富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策略,可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个性化投资需求。在稳健投资和低波体验方面,光大理财2023年创设了阳光金安心计划(存单存款)系列和阳光金同利系列,截至目前,到期产品业绩达标率均为100%,受到了投资者充分认可;同时光大理财的阳光橙安盈系列通过优先股股息偿付能力强、与其他资产相关弱等特点,也构建出了低波稳健的投资风格,在奖项评选和榜单排名中屡获好成绩。

  2024年以来,整个银行理财市场规模上涨很快,说明投资者信心已经在快速恢复,尤其是综合能力强、产品表现好的银行理财公司,感受会更加明显。

  《中国经营报》:银行理财公司成立5年多以来,权益投资产品规模有所缩水,光大理财对于权益投资方向和策略是怎样的?

  任锋:银行理财参与权益类投资是响应国家号召、服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支持实体经济的有效途径。尽管近两年权益市场整体表现较为低迷,导致相关理财产品净值受到负面影响,从而影响了银行理财权益投资规模。然而,随着权益市场逐步回暖,银行理财公司的权益投资规模有望得到恢复和增长。新的“国九条”的颁布对银行理财业务也将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不仅拓宽了投资渠道,也为理财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市场机遇。

  从近5年的权益投资实践上看,银行理财的主要客群对净值波动较为敏感,风险偏好较低,银行理财公司在权益投资领域的投研能力和经验相对较弱,这些因素都对银行理财的权益类产品的管理和发行提出了挑战。

  无论从财富管理的大背景,还是基于多元化客户理财的需求,我们仍然坚定地认为,权益是银行理财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赛道之一。光大理财更是权益理财产品探索的先行者,后续也将基于市场时机,布局风格鲜明、主题鲜明的权益类理财产品,在市场的低点位置,公司已积极开始推进布局含权类产品。

  在投资路径上,银行理财公司可以通过直接投资股票或采用FOF/MOM形式进行权益投资。在产品设计上,考虑到较多银行理财客户对绝对收益有一定的诉求,含权产品中尤其是固收+含权产品,可以将绝对收益策略作为重要的投资策略方向,并通过强化对底层资产的后续跟踪管理和对理财产品业绩的归因分析,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和配置比例,确保投资组合的稳健运行。从产品类型来看,权益类、混合类以及部分固收类产品均具备投资权益市场的能力,光大理财也通过这些方式积极参与权益投资。例如在FOF和MOM模式方面,光大理财利用外部优秀的管理人和策略来分散风险并提升收益率。近期,光大理财也加大了权益投资团队的建设和优秀人才的引进,同时加强了平台化、多元化、多资产、HI与AI相结合的投研平台的建设,全力构建具备多元化、多资产、多维度的投研能力,提升投资研究能力和权益投资竞争力,努力为投资者创造良好稳健的投资收益。

  《中国经营报》:银行理财公司的投研能力建设一直为市场所关注,也将是公司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目前银行理财公司的投研能力如何?

  任锋:投研能力建设是银行理财公司的核心能力建设之一。银行理财产品多数执行低波动、低回撤策略,理财公司需要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不断提升投研能力。具体包括三个层次:

  第一,提升跨资产研究的宽度。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标的,除了标准化资产之外还可以投资其他具有绝对收益特征的另类资产,与公募基金相比,银行理财可以通过更加广泛的资产配置宽度降低组合的波动性。

  第二,提升固定收益领域研究深度。银行理财擅长判断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在固定收益底仓的配置方面具备比较优势,银行理财可以通过对固定收益市场的深度研究降低组合波动。

  第三,银行理财要更加重视多元化资产配置策略的研究。为了实现低波动、低回撤的产品特征,银行理财充分利用多元化资产配置策略,坚持组合+分散的资管管理第一性原则,努力保持产品的净值稳健表现。

  自成立以来,光大理财始终担负“为投资者创造长期可持续的价值回报”的企业使命,深化投研能力建设,打造以价值发现为目标的“产—研—投”系统化架构,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动态优化组合管理,积极挖掘高性价比资产,持续丰富多资产、多策略工具箱,坚持完善以固收资产打底,依据策略适度搭配低波、权益等大类资产的资产配置框架,努力提升产品业绩的稳健性。2023年,光大理财全年累计为投资者创造收益超335.3亿元,服务客户数超过660万户;今年1—3月,光大理财为投资者创造收益超过81亿元。

搜索